成都市《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的通知》政策解读
该通知的核心目标是将绿色建筑要求贯穿房屋建筑从“出生”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压实各方责任,确保绿色建筑真正落地见效。其主要特点和关键要求如下:
01
核心理念
“全过程、强监管、重落实”
覆盖全链条:从项目立项、供地、规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到销售、运行维护(含装修) 的各个环节均提出明确的绿色建筑管理要求。
部门协同: 住建、发改、规自、生态环境四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动落实。
压实主体责任: 明确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图审机构、监理单位、检测机构、物业服务人、业主等各方在绿色建筑各环节的责任。
02
关键环节管理要点
1. 前期源头管控(立项、供地、规划):
立项(发改委):政府投资项目批复文件必须明确绿色建筑等级、装配率、节能率等要求(2万平米以上公益性建筑还需明确超低能耗要求),相关费用计入总投资。
供地(规自局):将绿色建筑要求作为土地出让或划拨的法定条件写入合同附件。
规划(住建局、规自局): 方案设计文本须载明绿色技术要求,住建部门在规划并联审批时进行审查。
2. 设计质量把控:
设计与审查(住建局): 制定设计审查技术要点,加强施工图设计质量检查。严惩设计不合规和图审机构放水行为。
3. 建设过程监管(招投标、施工、验收):
招投标(住建局、国资委):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必须载明绿色建筑要求。
施工(住建局牵头):监管施工单位、监理、检测机构是否按绿建要求执行。
推行绿色施工:节能降耗、减排降噪、新能源车辆机械应用,打造绿色工地(联合生态环境局、水务局)。
验收(住建局): 将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纳入竣工验收必备条件。建设单位必须按省标进行绿色专项验收并提交报告,不达标则不得通过验收。
4. 销售与运行管理:
销售(住建局):开发商必须在销售现场公示、在合同及“两书”中详细载明绿色建筑等级、关键性能指标(如节能率、隔声、污染物浓度、可再生能源利用等)、节能措施、保温保修期等。违规将被处理。
运行(住建局):
物业维护: 督促物业按合同维护绿建设施设备(空调、外墙、能源系统等),并公示维护情况。
标识与运行管理: 鼓励申报绿色标识,已获标识项目需每年上报运行指标至信息系统,鼓励自查和利用BIM管理。
装修监管: 严禁装修破坏原有围护结构、能耗监测、可再生能源系统。
能耗监测: 维护升级市级能耗监测系统,确保公共建筑数据稳定上传。
03
突出亮点与严格要求
“全生命周期”管理: 政策覆盖建筑从孕育到使用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填补管理空白。
源头刚性约束: 在立项、供地、规划等最前端环节即嵌入绿色要求,从根源上保障。
竣工验收“一票否决”:绿色专项验收不达标,直接导致项目无法通过整体竣工验收,力度空前。
销售信息强制透明化: 要求开发商全面、详细披露绿色性能指标,保障购房者知情权,倒逼品质提升。
强化运行期责任: 明确物业在绿建设施维护中的责任,强调运行数据监测与上报,确保“建成”后“用好”。
严格责任追究:对各环节(设计、图审、施工、监理、检测、建设单位、物业)未落实要求的行为,均明确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04
总结
该通知是成都市推动绿色建筑从“设计达标”迈向“实际运行达标”的关键举措。它通过清晰界定各环节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链条、设置刚性约束(尤其竣工验收)和透明化要求(销售),旨在全面提升绿色建筑的实际建设质量和运行效果,推动建筑行业真正实现节能降碳目标。建筑行业各方需高度重视,严格对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