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成都“好住房”新标发布,低碳宜居才是真香!
PARTY'S DAY
朋友们,还在为选房纠结地段、户型、学区吗?悄悄告诉你,未来成都人的“好房子”,评判标准正在悄悄升级!就在近期,成都市重磅发布《成都市好住房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这份文件可不简单,它不仅是打造“住得舒心”的指南,更是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为成都人描绘了一幅绿色低碳、舒适健康的未来宜居蓝图!
“双碳”时代,住房也要“绿”起来!
你知道吗?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大户”。实现“双碳”目标,我们住的房子也必须转型!《导则》的出台,正是成都响应国家战略,从设计源头推动住房建设全面向绿色低碳方向迈进的关键一步。这意味着,未来的“成都好房”,不仅要颜值高、功能强,更要能耗低、排放少、环境优!
这份《导则》,如何让你的家更“低碳”?亮点抢先看!
1. 阳光“充电宝”,屋顶阳台都能发电!
你家屋顶或阳台,未来可能变身小型“发电站”!《导则》强制要求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或预留位置,并大力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想想看,阳光充足时,自家发的电够用还能省电费!)。空气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应用也被提上日程。告别高碳能源,拥抱阳光清风,家里的电费单和“碳足迹”一起悄悄下降。
2.“会呼吸”的墙体,冬暖夏凉更省电!
告别“夏天蒸笼冬天冰窖”的尴尬!《导则》对墙体、门窗、屋顶的保温隔热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建筑本身就像穿上了优质的“保暖内衣”和“防晒服”,能有效锁住室内温度,大幅减少对空调、暖气的依赖。想想炎夏和寒冬,少开几小时空调暖气,不仅钱包省了,也为蓝天白云做了贡献!
3. 绿色建材“挑大梁”,环保又耐用!
盖房子用的材料也大有讲究!《导则》鼓励优先选用本地生产的绿色建材、低碳建材,大力推广利用建筑废弃物再生的环保材料(比如用废渣做的砖)。更酷的是,装配式建造(像搭积木一样盖房子)将成为趋势,配合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能显著减少施工浪费和污染,让房子从“出生”就自带环保基因。
4. 与自然“零距离”,通风采光都满分!
好房子懂得“借力”自然!《导则》强调优化楼栋布局、房屋朝向和户型设计,最大化利用自然风和自然光。想象一下,清晨阳光洒满客厅,傍晚清风穿堂而过,白天少开灯,夜晚少开空调,节能减碳就藏在舒适的生活点滴里。
5. 空中花园不是梦,雨水也能变资源!
未来的小区,绿化不止在地面!《导则》鼓励发展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打造真正的“立体森林”,不仅固碳释氧、美化环境,还能为建筑降温。同时,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将成为标配,收集的雨水用于浇灌、清洁,节约宝贵的水资源,每一步都在为可持续发展加分。
6. 智能家居来助力,生活节能更轻松!
科技让低碳生活更简单!《导则》引导配置节能灯具、节水器具,并鼓励引入智能家居系统。通过手机就能智能控制灯光、空调等设备,避免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让科技服务于绿色生活,省心又环保。
为什么说这份《导则》关乎每个成都人的未来?
更低的居住成本:节能建筑意味着长期的水电费支出显著降低,省钱才是硬道理!
更高的生活品质:恒温舒适、空气清新、光照充足、环境优美,这才是健康宜居的“好房子”该有的样子。
更强的城市韧性:低碳住宅能更好地应对极端天气,提升我们共同家园的气候适应能力。
更美的城市未来:千千万万个低碳家园,汇聚成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的绿色基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守护我们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成都市好住房设计导则(试行)》不仅仅是一份技术规范,它代表着成都对未来理想人居的前瞻思考和坚定承诺。它告诉我们,“好房子”的定义正在被刷新——低碳、绿色、舒适、智能、可持续,缺一不可。
当“双碳”目标融入住房设计的基因,我们迎来的不仅是一套房子,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成都人住进这样的“好房子”,亲身感受低碳科技带来的舒适与美好,共同书写公园城市的绿色新篇章!
你对成都的“低碳好房”有什么期待?欢迎留言分享!
扫码查看源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