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最大奥莱落子青白江,双碳战略重塑商业新生态

  • 管理员
  • 业界动态

当传统零售业遭遇双碳革命,这座35万平米的“绿色购物公园”正在书写商业与生态共生的新范式。

8月11日上午,成都青白江区,总投资30亿元的青白江国际名品奥特莱斯项目正式开工。占地323亩的工地上,施工机械的轰鸣声宣告着西南地区规模最大奥特莱斯综合体的诞生。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35万平方米,将引入300余家国际品牌折扣店,打造全国首个融合“国家馆+演艺中心”双IP的全新奥莱商业形态。

在“双碳”目标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当下,这一商业巨舰的规划建设,承载着远超传统零售的绿色使命。



奥莱业态的双碳基因


2022年发布的《中国奥特莱斯行业白皮书》指出,奥莱产业在助推国内零售业实现“双碳”目标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与传统盒子式购物中心相比,街区型奥莱的建造成本和能源消耗明显降低以青白江项目35万平方米的体量,若采用传统封闭式购物中心设计,其空调、照明等基础能耗将高出30%以上。而开放式街区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可大幅减少人工能源需求。

奥莱产业争当零售业减碳排头兵。”《白皮书》强调,国内运营商正积极使用绿色能源,实现绿色、节能、降本三重效果。这一趋势与青白江项目的规划理念高度契合。

项目一期6.9万平方米计划于2026年第四季度开业,时间点恰逢我国“十五五”规划关键期。此时入市的绿色商业项目,将成为中国零售业低碳转型的重要示范窗口



成都的碳普惠创新实践


成都的“碳惠天府”绿色公益平台已为青白江项目提供了成熟的低碳消费场景模板。该平台在2022年上线后,通过“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双路径,构建了多维度覆盖的城市绿色低碳生活圈。

截至目前,“碳惠天府”已上线步行、共享单车、燃油车自愿停驶等15个低碳场景,吸引参与用户超70万。平台更创新制定餐饮、商超、景区、酒店等低碳评价规范,引导企业推行低碳管理。

对于即将面世的青白江奥莱,可深度对接“碳惠天府”体系:消费者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抵达、选择环保包装商品、参与二手奢侈品置换等行为均可累积碳积分,兑换专属优惠或服务。

这种机制既响应了成都市“年内推出40个低碳消费场景”的计划,也契合《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碳普惠新样板”目标。



零碳园区的中国方案


放眼全国,各类零碳园区建设已形成可复制的技术路径与管理模式,为青白江项目提供了丰富参考。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作为全球首个落地的零碳产业园,80%能源来自园内风电、光伏及储能,2023年工业产值已超300亿元。江苏耐克的零碳智慧物流园则采用“风+光+地热能+生物质能”多元供能体系,实现100%零碳能源供给。

在商业领域,2023年“连锁企业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店’”评选涌现出27家标杆门店。麦德龙普陀商场、宜家上海宝山商场等通过能效管理、新能源应用等创新,探索出商业运营中降本增效的新路径。

更接近青白江项目体量的是杭州临平区茧SPACE产业园。该园区实施技术改造后,绿色能源占比从0%跃升至59.7%,万元工业产值碳排放强度下降63%,实际节能效率达4%左右。

这些案例共同指向一条清晰路径:分布式光伏电站、智能微网系统与智慧能源管理平台的结合,将成为青白江项目实现绿色转型的核心技术选项。



绿色商业的实践路径


基于成都的碳普惠基础与全国零碳园区经验,青白江奥莱可构建多维度的减碳体系。建筑规划层面,中国科学院最新研究发现:优化城市三维紧凑形态能显著降低建筑运行能耗碳排放。以厦门为例,科学规划使建筑运行能耗碳排放预计提前0.69年达到峰值。

青白江项目可借鉴此成果,通过合理控制建筑密度与立体绿化,改善局地微气候,减少空调能耗。在能源管理上,绍兴越城区低空经济配套产业园的转型提供了启示。该园区将传统高能耗产业用地(单位增加值能耗6吨标准煤/万元)改造为低空经济集聚区后,能耗骤降95%,单位增加值能耗仅0.05吨标准煤/万元。

青白江项目可规划屋顶光伏+储能系统组合,参考杭州茧SPACE产业园模式——其分布式光伏电站每年可提供约212万千瓦时绿色电能,年发电节电收益超90万元。

在消费引导方面,余杭区径山村的“低碳行为积分规则”值得借鉴。该村30项低碳行为可兑换日用品或折现,2024年村民累计兑换低碳积分12万元。这种机制可迁移至奥莱场景,形成绿色消费正循环。


可持续供应链建设


奥莱业态的绿色转型不止于自身运营,更需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秸秆回收利用项目形成的“农业-工业-消费绿色闭环”提供了创新思路。青白江项目可携手品牌方开发可再生材料商品专区,建立包装物回收体系。

迪卡侬等入选绿色低碳示范店的企业已在此领域先行一步。其上海莘庄店通过销售绿色认证产品、推广运动装备以旧换新等举措,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消费全链条。

对于计划引入的300余个国际品牌,项目方可制定绿色供应商评价标准,优先选择采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建立碳足迹追踪系统的企业。这种筛选机制将推动国际品牌在中国供应链的低碳化进程。


邻近成都铁路港的青白江项目工地,塔吊已开始架设钢结构骨架。16个月后,这里将崛起的不只是购物中心——屋顶光伏板随建筑轮廓延展,新能源充电桩遍布生态停车场,顾客通过“碳惠天府”APP扫码入场时,系统自动计算减碳量并累积积分。

距项目三公里,成都玉虹环保公司的秸秆回收生产线正将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基包装材料,这些材料将出现在奥莱商场的商品包装上。从建筑运营到商品流通,一条绿色闭环正在形成。

青白江奥莱的实践表明,当商业体将减碳目标融入基因,它便不再是单纯的消费场所,而成为推动城市绿色转型的活态实验室




在线客服 微信扫码
微信二维码